除7天酒店之外,国庆期间,飞鹤乳业、利展环境等中概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
持续至今依然料峭的中概股寒冬,使得越来越多的中概股无意在海外久居,退市大潮后浪赶前浪。
日前,7天连锁酒店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以联席董事长何伯权与创始人郑南雁为首的股东集团价值约6.35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收购报价为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2.70美元。股东集团将建立一个收购中介来执行此次交易,资金来自股东成员和第三方贷款。
7天酒店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何伯权是最大股东,持有23.4%的股份,郑南雁持有9.3%的股份,二人合计持股32.7%。何伯权与郑南雁2005年共同创办7天,何伯权是乐百氏的创始人,后将乐百氏卖给法国达能后转做天使投资。郑南雁创办7天前,曾担任携程网副总裁,主管市场营销。
除了何伯权与郑南雁之外,该股东集团还包括凯雷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值得一提的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与7天的竞争对手汉庭和如家的“渊源”颇深。
7天酒店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采访表示,“关于此次私有化的进度,公司董事会正在对要约进行仔细评估,也会成立独立委员会来负责对此要约进行评估”。目前这个期间,公司方面暂无法透露更具体细节。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指出,“已有案例显示,私有化通常包括宣布私有化、董事会批准、完成交易等三个步骤,且需要征得2/3的股东支持。如果顺利的话,7天私有化或将在明年年初完成。”
股价低迷或成退市主因
据美国罗仕证券统计,截至6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14家已完成,2家终止,17家正在进行中。
与此前选择私有化的很多中概股一样,7天的大股东们选择此时退市,被认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市场对其估值太低所致。有媒体报道,郑南雁曾透露,“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7天的股价和市盈率被低估”。
截止10月5日收盘,7天的股价为11.69美元;汉庭的股价为16.5美元;如家的股价为26.3美元。比之下,7天的股价最低。在经营方面,今年1季度,如家亏损1640万美元,而汉庭2011年、2012年1季度都曾出现过账面亏损。而7天则是三家上市酒店中唯一上市后连续保持盈利的公司。截至2012年6月30日,7天拥有现金及等价物约9700万美元。在中国168个城市有1132家已开业门店,还有226家处于筹建期。2011年营收为3.18亿美元,净利润为2050万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营收为9960万美元,净利润为875万美元。
为扭转业绩优良但股价低估的局面,今年6月,7天曾宣布2500万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彼时,携程、盛大游戏、艺龙等多家中概股也相继宣布回购计划。不过,7天股价受回购利好的刺激有限,在短暂上攻之后,于7月再次创出上市新低8.1美元。但自9月27日发布私有化要约之后,其股价已涨至11.69美元,接近12.7美元的回购价。
雪球财经分析师吴桑茂认为,“目前股东集团给出的12.7美元的私有化价格过低,从财务对比看,7天的合理市值应该是7―8亿美元,约合每股14―16美元”。
对于7天拟私有化之举,格林豪泰董事长徐曙光对《证券日报》表示:“关于7天私有化的原因,我也听到了很多版本,真实原因也不是很清楚。每个公司的做法也都不一样,我们也不太懂。但是无论怎样,都尊重7天的决定。”
“选择私有化的企业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企业价值被低估,可能是业务战略性转变,也可能是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理解不足。”如家酒店CEO孙坚认为,无论是那一种原因,都是企业自己做出的应对策略,不具有行业普遍性。
汉庭、如家估值或受益
2006年10月26日,如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13.8美元,融资1.09亿美元;2009年11月20日7天在纽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1美元,融资1.1亿美元;2010年3月26日汉庭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2.25美元,融资1亿美元。三家获得了资本输血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近年来持续进行着大规模扩张,时至今日,门店规模依旧是角力的第一指标。
如果此番7天私有化成功,则意味着海外上市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只剩下如家、汉庭两家。“7天私有化后,其他经济型酒店不排除也进行私有化的可能”徐曙光表示,“另一个层面,由于7天‘下架’了,市场上的‘苹果’少了,其他公司的估值反倒可能更高了。对于计划未来上市的格林豪泰而言,不是坏事”。
2010年当当网上市关键期,京东商城曾发动价格战。今年京东商城被传临近上市时,苏宁易购也发动了价格战。因此,有观点认为,此次7天退市,将对正处在上市进程的格林豪泰产生消极影响。
对此观点,徐曙光对《证券日报》表示:“已上市的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份额占总体市场的比例还非常小,阴谋论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格林豪泰与其他几家上市公司有很大的不同,格林豪泰是完全的外资公司,不存在VIE结构;且格林豪泰完全是自有资金且非常充沛,没有引入任何一家PE,在套现上也没有压力。7天的退市对格林豪泰的上市没有任何影响,我们也在看市场情况。”
据悉,格林豪泰去年上半年已向SEC提交上市申请,预计今年年底已开店规模将超过800家,筹备中的有400家左右。
阿里巴巴、盛大网络、分众传媒等知名公司私有化之后,有分析人士预计,这些公司私有化之后,未来可能回归国内资本市场重新上市。“格林豪泰上市后,不会选择再退市。我希望上市公司短期性的资本运作还是要少些”,徐曙光表示,“中概股的寒冬其实不是海外投资者的有意为之,很多时候是自身的所作所为的确让投资者失去了信任。国内A股的大量上市公司,也是连GDP也没有跑过不是。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只有公司治理越来越完善,国外国内的投资者才能重拾信任”。